close



荷蘭人的興起
荷蘭於一五七九年,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,建立荷蘭王國,並採行聯合英國的政策,快速取代了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海洋霸權。這股新興勢力很快就蔓延到亞洲,一步步吞噬葡,西兩國的遠東勢力圈。英、荷為了開闢遠東的通商路線,採取兩個辦法:
一. 盡快奪取或消滅葡、西兩國既得的通商基地,所以編成英,荷海軍聯合艦隊,到處襲擊葡、西兩國的殖民地或通商路線,其中只有澳門、馬尼拉因駐軍善於防守,才不致為英、荷聯合軍所佔。
二. 自力新創殖民地,英國於一六○○年創設「英國東印度公司」,荷蘭跟進,也在一六○二年(明萬曆三十年)設立了「荷蘭東印度公司」,並設置其分公司於印尼爪哇的巴達維亞(Batavia)(今雅加達),統領殖民地統治和伸張遠東貿易的工作,特別是計劃開闢中國貿易和日本貿易。
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前一年,即一六○一年(萬曆二十九年),凡.聶克(Van Neck)到巴達維亞的時候,曾派遣佛勒斯伯爾亨(Gerosbergen)率領商船二艘駛往華南沿海,企圖打開中國貿易之門,並向明廷租借貿易基地。但是明廷不理,無功而返。
在歐洲,荷蘭和英國是新興國家,一六一九年,兩國再度訂立荷英防守同盟,以對抗西班牙、葡萄牙,並在遠東重新組織荷英聯合艦隊,控制貫通印度、中國、日本的亞細亞南北海洋交通路線,並肆行襲擊航行中的葡西船隻,封鎖菲律賓沿海,捕捉往來馬尼拉的中國戎克船。荷、英兩國以此海盜行為所劫掠的戰利品轉賣日本,獲取額外的利益。

一六○三年(萬曆三十一年),荷蘭海將韋麻郎(Wybrandt van Waerwijck)率領艦隊到巴達維亞,派出Erasmus和Nassau兩艦至中國沿海,再次與明廷商議打開貿易,但是沒有結果。韋麻郎就改變方式,試圖以強大的武力打開中國貿易大門。
一六○四年六月從根據地馬來半島東岸的大泥(Patany)出發,七月中旬到達廣東海岸,先欲取得葡萄牙人佔領的澳門,因葡萄牙人獨佔了中國絲綢、瓷器的貿易,利益極大,所以先攻澳門,但是未能成功。同年八月七日轉到平湖(澎湖),在奸商李錦、潘秀等的引導下,乘島上無人防守而侵入佔領。
韋麻郎 以避暴風雨而到達澎湖這件事大肆宣揚,自以為是,決定先佔據澎湖建立城堡當做基地,再以此向明廷交涉開放中國的貿易。
但是他所提的貿易交涉立即遭福建總兵施德正拒絕,都司沈有容下令他及其艦隊自澎湖撤退,韋麻郎不得不退出佔領了一百三十一天的平湖(澎湖)。這是荷蘭人第一次佔領澎湖的經過。



荷蘭人對台灣的企圖


一荷蘭於一六○九年(明萬曆三十七年、日本慶長四年)達成在日本平戶開設貿易機關「荷蘭商館」的願望,並認為要發揮日本的貿易,有必要趁早佔據台灣。所以平戶荷蘭商館長布魯瓦(Hendrick Brouwer)乃向駐巴達維亞東印度公司總督波托(Pieter Both)提議,主張佔領台灣做為日本貿易的據點。
荷蘭人從一六一八年起,看到了與中國貿易的鉅額利益,就想要在中國沿岸或其附近建立一個美其名為轉運站的軍事基地,這個轉運站不但要用來與中國通商,也要當作他們從阿拉伯到日本與菲律賓之間各港口的貿易中繼站。中國是進出口貨品的大市場,荷蘭人一開始經營海外貿易,就把中國看成最重要的市場。過去要得歐洲人所無法生產的中國絲、瓷器,必需經由「絲路」,從陸路經中國沙漠、中亞,經阿拉伯人的手,花費經年,成本昂貴。如今有船運可直接與中國人買貨,一次可載運千百隻駱駝一年的裝載量,利潤之大可想而知,荷蘭人必然採取各種手段來達成與中國貿易,甚至開啟戰事。而目前中國所出產的磁器、絲綢全被在澳門的葡萄牙人所獨佔。
同時,英國駐日本的平戶商館長柯克斯(Richard Cocks)也在一六一九年(萬曆四十七年)向本國報告有關台灣的情形,並委託僑居日本的李旦斡旋和中國當局的貿易交涉。再者,在歐洲的荷蘭和英國,再度訂立荷英防守同盟。
荷蘭本國的東印度總公司也在一六二○年(泰昌元年),指令東印度公司總督攻佔中國或尋找貿易中途站,並例舉「小琉求」(台灣)為適當的爭取對象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usc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